福建省农信联社理事长李卫民:实干兴社,实干是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
2022-02-18 10:42:46 来源:朝闻天下 小 中
从2020年提出“力戒‘两个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2021年提出“打造有为农信”,再到2022年提出“实干兴社”——履新近两年来,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的新理念、新思路接续不断,直指农信机构改革发展的难点、重点,为福建农信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在“十四五”由开局迈入关键的2022年,福建农信将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
近日,李卫民接受《中华合作时报》记者专访。把脉农信机构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认为:“利率、利差下降的幅度会更大、更快,与其被动降息、流失客户,不如主动降价、让利客户,秉持‘让利不让市场’的原则稳住市场、稳住客户”;谈到福建农信的转型发展导向,他强调:“实干兴社,‘实干’是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谈及如何深挖业务发展潜力,他指出:“在业务布局上,做深零售业务、补齐对公业务、创新财富管理;在区域布局上,形成‘设区强+县域实+区域特色’的农信机构发展局面”……
这些基于对经济环境的深刻洞察、对农信机构的深入调研、对农信特点的准确把握而做出的研判,不仅对福建农信的转型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于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全国农信机构而言,亦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形势预判
“利率、利差下降的幅度会更大、更快,
要‘让利不让市场’”
时代坐标决定发展路径。
在经济压力与疫情影响叠加、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准趋势、把握机遇,是摆在农信机构领导者案头的重要问题。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李卫民同样用“三重压力”概括了农信机构面临的挑战:传统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失衡、外部竞争与内部治理冲突加剧。
最显而易见的,是存贷款利差加速收窄、农信机构过于依赖利差的单一盈利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可以预见,利率、利差下降的幅度会更大、更快。”李卫民分析指出:“与其被动降息、流失客户,不如主动降价、让利客户,秉持‘让利不让市场’的原则稳住市场、稳住客户。这考验着农信机构的四项能力:对客户的分类分层管理能力,精细化的定价能力,‘以量补价’的执行能力,以及拓宽增收模式的创新能力。”
他还进一步指出“让利不让市场”更深层的意义:“党领导下的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不是在于盈利多少,而是能否与社会利益实现共赢,如果没有共赢的价值观,就谈不上共生共荣。”
此外,对于如何解决“贷款难”与“难贷款”并存的金融供需结构难题,李卫民认为,市场大有可为,只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不一定适用,需要认真思考“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在哪里”和“农村金融未来的发力点在哪里”这两个问题。
近两年,福建农信结合全省山、海、林要素禀赋,整合形成了“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并搭建“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在激活农村要素、推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下一步,福建农信还将创新中间业务、打造农村财富管理品牌,建立监管认可、风险可控、导向清晰、灵活可行的机制,提高金融供给水平,进一步参与到城乡融合发展、龙头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设中。
转型发展,既需要直面压力、迎接挑战,也需要找准优势、把握机遇。
经验老到的银行家总是能够看到挑战背后的机遇。李卫民提出,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的政策利好、自身积累的地缘-人缘-商缘优势、后发优势带来改革便利三大机遇,农信机构将提升发展速度,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实现“跨级发展”。
其中,
政策利好方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三农”经济,未来将是一个全产业链、全附加值、全要素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农信机构难得一遇的全方位机遇;
自身优势方面
农信机构拥有农村区域最庞大的客户基数,长期积累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服务偏好等构成了独有的数据库,这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库”,需持续提升大数据时代的核心能力——数据整合、分析、运用能力,激活释放数据资源的生产要素价值;
后发优势方面
大行等其他先进同业机构在制度设计、产品创新、模式搭建、技术开发等方面,已有先行先试的路径、经验,能够为农信机构节省很多试错成本、时间成本和资源投入。
明确导向
“实干兴社,
‘实干’是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
福建是“红色农信”诞生地。福建农信将“红色农信”精神的核心要义提炼为“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并开展全方位的实践和传承。
如今,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命题之下,福建农信将如何汲取历史经验、弘扬“三有”精神,为其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对此,李卫民指出了精准而又务实的方向和路径。
“有情怀”方面,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保持血脉联系。一方面,将党的领导全方位融入公司治理,以“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为理念开展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与各级党政部门双基联动,主动发挥好政策性职能属性,拿出农信方案主动对接。同时,建立党建工作与业务管理双向反馈联动机制,既要通过抓实党建工作引领业务更高质量发展,也要以业绩成果评价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另一方面,将福建农信的为民情怀与党的初心使命、实现政治素养与道德品德、党性修为与能力素质、精神传承与创新思维在精神层面的统一和融合,培育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农信文化情感和精神力量。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李卫民强调。
“有责任”方面,要坚持“支农支小”的理念不动摇,抓准中央、省委部署中强烈的政策信号和业务机遇,聚焦乡村振兴的三个重点领域——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项目、重点方向、治理模式,主动对接、撬动更丰富的农村金融需求。
“有担当”方面,李卫民特别指出,“实干兴社”,要以“实干”在服务基层、服务客户上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在市场所缺、客户所需、基层所盼的问题上,要真正做到‘马上就办’;在业务推动、指标落实、统计整改等问题上,要真正做到‘真抓实干’。未来不论是绩效考核导向,还是选人用人导向,‘实干’都是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
“实干兴社”也成为福建农信2022年的“主方向”和“关键词”。
围绕这一“关键词”,李卫民指出,着力点之一,是通过打响“五福”产品品牌、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推广“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发展新引擎。
“于变局中开新局,就是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理念到人才,从政策到产品,都需要深层次的变革,以增强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从基础存贷汇业务到综合化客户经营,摒弃过去先有业务产品再去营销客户的方式,构建立足客户视角开发和优化各类产品的能力。”他分析道。
着力点之二,是紧跟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城乡消费升级、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政策和环境优势,挖掘业务新动能。
具体来看,
在业务布局上,要做深零售业务,补齐对公业务,创新财富管理。
在区域布局上,推动设区市农商行、县域行社的差异化转型,设区市农商行做精做强,发挥领头作用;县域行社做小做实,夯实农村市场;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两大改革试验区的农信机构特色化经营,探索做特做专,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设区强+县域实+区域特色”的全省农信机构发展局面,力争实现全省业务规模有质的飞跃。
着力点之三,则是对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通过做活做优绿色金融、做深做透海洋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金融+文旅”融合,构建发展新优势。
在《中华合作时报》此前的专访中,李卫民多次强调,农信机构要找准发力点,形成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作为福建农信打造独特优势、重塑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已成为福建农信“十四五”期间的战略工程。对此,李卫民圈定了新的工作重点。
“党建+”方面
紧抓“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契机,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实现党建工作与“三农”金融服务的紧密结合,构建多级联动合作机制和多基联动合作平台,构建“金融+”生态圈,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当好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办银行;
“金融助理+”方面
金融助理作为维系农信与客户的重要纽带,要实现角色转变,争取受聘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并积极主动融入乡村自治组织,担任人民调解员、廉政监督员、换届观察员、环境和乡风纠察员等,同时主动与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指导员联动协同,让农信服务成为乡村振兴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多社融合+”方面
凝集多方力量,通过组织机构、业务、科技、平台、数据等多维度融合,创新和丰富金融服务内涵,并持续丰富福农驿站功能,把农信线上线下渠道与业务嵌入农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场景和环节,形成“休戚与共、互惠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结语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2022年,我国已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于福建农信而言,崭新的征途已迎面开启,未来的道路也愈发清晰。
“福建农信人要勇于担当作为,补短板强实力,抓机遇入主流,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农信赶考路上的新答卷,以优异的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在福建农信系统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李卫民的声音坚定有力。(张传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