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访
2021-06-15 17:40:05 来源:财讯界 小 中
这是一段传承千年但少有人知的古韵茗香,自唐宋而起、明清鼎盛,至今悠悠不散;这是一品远销海外却藏锋于内的名优国礼,曾多年专注出口创汇,而今飞入寻常人家;这是一捧历经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陈化等复杂工序的精制黑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又别有一番松烟气、槟榔香——它就是产于广西梧州的“六堡茶”。
自上世纪90年代投身茶产业,李访与“六堡茶”从相识相知到相伴相守,走过了整整三十个春秋。期间,他放弃了央企铁饭碗、踏上了漫漫创业路,与爱人共同创立了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拿下了十多项六堡茶制作工艺专利,研发推出了多系列六堡茶及相关产品,将这个原本少有人知的茶种带上了全国各大展会,让六堡茶的独特醇香从悠悠史卷与莽莽深山走出,氤氲在无数爱茶人的唇齿心间、绽放在盛世中华的茶文化舞台!
廿载深耕结茶缘 ,情系六堡再启程
三十年,对于人的职业生涯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一生一事”了。能与“茶”结下如此长久的缘分,当初的李访未必有此预想,但如今的他却感念自己这段冥冥之中的善缘。
1990年,刚毕业不久的李访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了广西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在那里,原本对茶知之甚少的他从杀青、揉捻、翻堆、制坯等最基础的制茶工艺学起,一步步从基层技术人员成长为保管员、仓库主任,最后走上了技术副厂长的管理岗位。多年的茶香浸染,让李访在对六堡茶产业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了解的同时,也在他身上涵养出了年轻人少有的沉静与坚韧。
1998年,国企改制浪潮到来,李访所在的企业被中粮集团收购后整合重组为今天的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六堡茶的生产和出口业务。凭借着深厚的业内经验与丰富的技术素养,李访顺利在此次改制中留任,并在梧州中茶公司华南区销售经理的岗位上进一步接触到了茶产品销售业务,继续在六堡茶产业深耕发展。
随着千禧年钟声的敲响,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各领域物产的极大丰富也带动了国内茶产业与茶市场的一次飞跃,盛世饮茶之风蔚然而起,而李访也在其中找到了自己与六堡茶的转机。经过一番前期尝试与市场调研,立志将主供境外市场的六堡茶引入国人茶盏的李访与爱人携手创业,于2012年正式成立了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
创业之初,李访与团队颇经了一番艰难。其间既有人手不足的左支右绌,也有资金短缺的捉襟见肘,甚至限于六堡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有限、品牌认可度不高,开拓市场时也遭了不少冷眼、吃了无数“闭门羹”。但起步时的困窘并未打散李访的雄心,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普及推广六堡茶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李访介绍道,与龙井、铁观音等国内传统名茶相比,六堡茶或许并不为众人所知,但若论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它却并无稍逊。据史载,六堡茶最早见于唐宋而盛于明清,嘉庆年间还凭借独特的松烟之气、槟榔异香被列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国名茶之列。建国以来,六堡茶也始终都是国家级出口创汇特种茶,产品远销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3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六堡茶”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按照制备工艺与发酵程度,六堡茶属于六大基本茶类中的黑茶,其独特的色香味来自于原产地广西梧州优越的自然条件。这里不仅有北回归线穿山而过,还汇集了广西85%以上的水脉,加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光热优势与广阔的山地资源,可谓好山好水出佳茗的典范。也正因此,作为温性茶的六堡茶在具备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另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后饮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久饮还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尤其在晾置陈化后,六堡茶中便可见“发金花”,其中的金黄霉菌(学名为冠突曲霉菌)可分泌淀粉酶、氧化酶等,催化茶叶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发生转化,形成特殊风味,饮之清爽醇厚、余味回甘。
落地发酵重传承 ,一芽一叶见匠心
但尽管六堡茶“天生丽质”,在业内积淀多年的李访也深知,真正能够让六堡茶打动茶人、赢得市场的关键还在于茶本身的品质与口感,在于制茶过程中的点滴传承与严格把控。
为此,在中茗茶业成立之初,李访就坚持“对每一片茶叶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完整传承六堡茶落地发酵的古法工艺,并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标准化生产体系与质量检验流程。
在他的带领下,中茗茶业与核心产区“六堡镇”当地茶农达成合作,明确相应的种植要求与采收标准,严格选取成熟新梢的六堡茶鲜叶,从源头确保茶叶品质。随后,按照统一的加工处理方式,对鲜叶逐一进行低温杀青、揉捻整形、渥堆出香、复揉压制、干燥脱水等多道工序,再将成型后的六堡篓茶、饼茶、砖茶、沱茶等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杂味的环境内陈化至少180天,成就六堡茶“能喝的古董”之美誉。
同时,为了兼顾古法发酵的醇正与环境卫生的把控,李访与技术团队在经过多轮试验比对后,特意选择了耐磨耐腐、防尘防风化的水磨地板作为发酵仓地板,并安排人员每天监测清洁。期间,李访还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整套六堡茶生产加工设备和卫生检测设备,成功克服了传统六堡茶手工制作周期长、品质不稳定、卫生难保证等问题,生产出的优质六堡茶“红、浓、陈、醇”四绝俱全,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甘醇可口,带有明显的松烟之气和槟榔异香。
怀揣这一盏陈骨新香的匠心茗茶,李访十年来走遍了国内各大专业茶展。凭借优异的品质与独特的色香味,中茗茶业所生产的六堡茶及相关茶产品先后摘得“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产业博览会茶王赛黑茶组金奖(2002#散茶)”、“第三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节节高升)”、“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六堡茶)”等诸多荣誉,收获了广大同行、茶人们的一致认可与由衷喜爱。
如今十年将至,梧州市中茗茶业有限公司已经在总经理李访的带领下,从小小的创业公司成长为了一家将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集种植生产、技术研发、销售推广于一体的专业六堡茶企,自有及合作茶叶种植基地1500多亩,年产茶能力达500吨,真正成为了梧州六堡茶产业的一面旗帜,也初步实现了李访将六堡茶推向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初心壮志。
不止步古茗发新香, 树品牌谋划大发展
无论是深耕茶产业三十载,还是传承古法发酵工艺,李访都表现出了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和技术带头人的原则与坚持。有时候,他对于不守规范、不重工艺、不懂技术者的“黑脸”与斥责,甚至会让员工们有些“怵”——但这并不代表李访是一个因循守旧之人。相反,在六堡茶领域沉浮多年的他比谁都明白,唯有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核心动力。
因此,在带领中茗茶业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李访从未放松对传统制茶工艺、设备、技术的改进与创新。在他的坚持下,十年来,中茗茶业积累下了包括《连续蒸茶设备》、《六堡茶的制备方法》等在内的17项专利,另有《梧州六堡茶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创新及应用》术创新项目已申报立项。靠着在创新研发上十年如一日的不止步、不满足,李访不仅为在中茗茶业的发展注入了宝贵的源头活水,更在传统茗品的基础上推出了迎合当下市场与需求的丰富茶产品。
特别是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李访特意按照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将金银花、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代茶加入六堡原茶,经过数十次配比实验,研发出了一款口感温润的“金菊六堡茶”,并贴心设计了袋泡茶包装,方便人们在日常饮茶中增强免疫力。研发成功后的第一时间,他就以中茗茶业的名义将这款产品无偿捐赠给了梧州市红十字会,助力医护人员、环卫工人、水利建设者等一线工作者共抗疫情。
这份公益之心与仁善之举也并非一时一事,而是贯穿了李访与中茗茶业的每一步成长与发展。自成立以来,李访始终坚持带领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扶贫与慈善事业,多次在重阳、中秋、国庆等佳节为当地贫困户及老弱群体送去温暖关爱与价值数万元的慰问品,充分彰显了作为一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凭借着在“千企扶千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中的突出贡献,2020年12月,中茗茶业光荣地登上了“广西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的名单,以实际行动弘扬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
正如李访将企业命名为“中茗”,他带领团队与六堡茶所走的发展之路始终中正平和却又声名自显。如今,随着企业发展渐入佳境,李访与他的六堡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青睐,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依托线下直销与代理经销,中茗茶业的客户群体已在两广基础上辐射陕西、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多个省市,产品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在李访看来,中茗茶业与六堡茶今日的繁荣与发展,其实是与时代、与社会、与文化的互相成就与呼应。没有盛世太平,饮茶之风便无从兴起;没有文化自信,茶文化也不会从史书中再次鲜活;没有大健康产业的扩张,茶产品也不会在烟酒夹击下赢得一方市场,乃至作为国礼走出国门,礼待八方。
李访说:“对于今天的国人而言,茶非刚需,却早已是必需。”
面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百年机遇与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李访表示将继续坚定步伐、抖擞精神,带领中茗茶业建设优质生态种植基地,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发展新型销售体系,早日构建起全方位的品质把控体系、完善的服务体系与合理的价格体系,提升茶叶种植采收、加工处理、仓储运输、产品设计、订单处理、销售经营和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式综合能力,推动“中茗茶业”领跑六堡茶产业新发展,让六堡茶的盛世醇香绽放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之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资讯
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