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2021-03-16 12:39:12 来源: 财讯界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记者 李伟雄 李恒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儒家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于客家人脑海里。因此,崇文重教普遍存在于客家文化之中。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众所周知,客家先民来自于中原,因此客家文化渊源也来自于中原士族文化,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其二,由于战乱等原因逐渐向南迁徙,沿途为了躲避战乱和追杀多选择偏僻渺无人烟的线路, 因此他们所选择的居住地也多为边远人迹罕至的山区。由于交通不便,道路闭塞,这些地方多以农耕为主,即使有一些特色的农产品也要不辞辛劳远销外地。就比方说龙岩的卷烟天下闻名,在100多年前就通过陆路,水路远销全国各地。可以想象一辈子在当地是没有出息的,因此只有走出去才能改变命运是客家人的普遍共识。而走出去的两个途径,要么通过考试走上仕途,要么经商赚钱,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选择漂洋过海远渡重洋谋生。至于说崇文还是崇商,在客家人心中肯定是崇文高于经商,仕途实在是走不通了才选择经商。经商这里我们就不说了。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永定县正堂为捐户蘇茂松捐款捐田鳯山书院给照。(嘉庆年间)

客家人是很团结的,大家都有参观过土楼吧。不论是方的还是圆的都是按照姓氏宗族群居在一起的。从土楼的构造来看就像一个坚固的堡垒,土楼的外墙厚实,据说大炮都轰不倒。外墙上分布有瞭望口和射击孔。土楼内部有水井可供饮用,土楼粮仓里的粮食可维持半年甚至更久。其实这也都是无奈之举,客家人远道而来,反客为主,在异地他乡建立家园,势必会与当地人有利益冲突,发生械斗在所难免。况且山区土匪横行,为了保卫家园,保护族人这也在情理之中。而团结群居造就了客家人的宗族势力强大。宗族子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小孩时就被集中在宗族祠堂,由聘请来的老师教授学业。宗祠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成为宗族子弟学习的场所,据说这样可以得到祖先的庇护。宗族对于贫困子弟也有额外补助,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学田。宗族内部对于学习中的宗族子弟施行奖惩制度,使宗族子弟之间产生竞争,有利于学业进步。同时,宗族之间也相互竞争攀比。这样就使得客家社会文化教育的氛围异常浓厚。一旦家族子弟有人科举高中进入仕途,那是无比的荣耀为家族争光。当然由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心理作祟,也使得那些无缘科举仕途之人为自己或子孙用钱捐个一官半职的,虽说这些都是有名无实的虚衔,不过也能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罢了。

闽西客家族谱散页中有关谦益公子孙参加科举应试贴银的相关规定,“儒资只可增不可减”可谓对于子女教育之重视。而且“當日長男徃台生理盡心经营所置產業二十八歷 ”这句可以看出客家人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赴台谋生。(乾隆年间)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總理汀州府塘務廳捷报(清代)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永定县正堂发给捐生赖凤廷的“加结印单”和“移文”(同治年)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上儒鄉科举考棚通知的便条(清末)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闽西坎市镇中心国民学校筹款建校奖券第一期(抗战时期)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永定人阙家清的商务印书馆上海师范讲习社的毕业证书(民国时期)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龙岩县知事为黄應坤義捐教育颁发奖状(民国十二年)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抗战时期永定张建昌的系列证书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抗战胜利”作业本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永定县第三区泰溪小学信笺,内容是捐款入公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不能在前方流血,更要在后方流汗。”多么感人肺腑的口号啊!(抗战时期)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抗战胜利老照片两张(学子投笔从戎凯旋归来)

当然,到了民国时期客家人这种崇文重教文化仍然继续延续下来。因此,捐资助学的风气都能在客家社会得到积极响应,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也都能在我收藏的这些票据中得以体现。这里我们再来谈谈民国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早年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苏维埃政府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所控制的区域主要在偏僻的农村,这与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基本一致。比如说闽粤赣边根据地也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于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为了壮大根据地,发展党员,扩红,发展地方经济,真正做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离不开当地人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客家人的支持。因此通过文化教育向当地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在我收藏的许多苏区课本中都能够得到体现。共产党的文化宣传教育是有成效的,许许多多的的客家子弟都参加了红军,为苏区政府办事。据说,在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有80%是客家人。共和国将军中也有许多是客家人。当然,在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发动群众全民抗战,抗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如罗卓英,陈铭枢,张发奎等,象十九路军以及张发奎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客家子弟兵,因此在抗战中牺牲的也不在少数。这里我们就不说了。还有像东南亚华侨领袖胡文虎也是客家人,不仅自己为抗战捐款捐物,也号召海外华侨为祖国出钱出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台湾的客家人也很多,他们为了台湾解放赶走日寇与大陆的客家人一起同仇敌忾,最终光复了台湾。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编,红军学校印的《識字课本》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中国共产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第17期》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隐藏于民国政府教科书中的苏区课本,也就是所谓的“伪装本”。可见白色恐怖下苏区教育之艰辛。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共产主义读本》散页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上杭县才溪区下才溪劳动校印的《政治常识课本。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上杭县才溪区下才溪劳动校印的《政治常识课本》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特别是客家人通过数百年的海外迁徙,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在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亚,印尼等地创立教育机构,创办中华学校,让这些华侨子弟不忘祖不忘根,也使中华文化得到了弘扬,同时,也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如此,这些华侨在海外创业有了积蓄纷纷出钱捐款回馈家乡,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创建学校。即使在艰难的抗战时期仍旧如此。后来五六十年代在东南亚的印尼等地发生排华事件。一部分的当地华人华侨为了避祸选择回归祖国,一些华侨子女也选择回国升学,而教师也就重操旧业回国教书,支援家乡教育事业。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缅甸华侨李生海的抗战捐款单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农村扫盲识字教育木刻印版(五十年代)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印尼华侨教师回国护照

浅谈福建客家教育

印尼邦加槟港教育工会和中华学校分别为永定籍华侨胡之鸣开具的回国证明书。(五十年代)

以上这些文字是我结合自己收藏的相关资料所做的一些有关福建客家教育方面的阐述,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谢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资讯

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街道商会第二届第三次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街道商会第二届第三次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12月17日,在广州市天河区工商联、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街......更多>

北信源上榜!工信部公示《2021年度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名单》
北信源上榜!工信部公示《2021年度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名单》

———北信源入选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天津)联合......更多>

关注

空港股份:拟收购瑞能半导股权 公司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空港股份:拟收购瑞能半导股权 公司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九安医疗收监管函:试剂盒获授权事项信息披露违反相关... 更多>
南沙 | “一次办”,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信息时报讯(记者陈亨攀通讯员张晓冰)“你们的服务太... 更多>
京溪路人行天桥明日正式开通
信息时报讯(记者王思雨通讯员张龙图陈洁珊)记者从广... 更多>
广州“健康直通车”驶进清远、梅州
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子垤通讯员穗团宣)近日,在广州市... 更多>
2021年越秀区花好月圆军地联谊活动举行
信息时报讯(记者何碧媚)铁骨柔情,为你而来。12月18... 更多>
黄埔区“文明来敲门”活动启动,深入22个社区宣传文明创建知识
信息时报讯(记者徐毅儿通讯员何丽雅)为进一步推动文... 更多>
番禺万博商务区打通地下交通“大动脉”,解决群众出行难
信息时报讯(记者黄骆通讯员番宣)12月18日上午,番禺... 更多>

共青团白云区委组织开展防疫志愿服

广州增城小楼镇迟菜心大规模上市

白云松北联社新建4个便民充电站,解

海珠“福袋传城”献爱心送温暖

广州开发区86个项目竣工投试产,预

2021年广州国际美食节天河分会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