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江 解读规划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
2018-05-24 10:39:59 来源:项城网 小 中
自2016年以来,三部委就推进特色小镇发展部署了一系列举措,内容涵盖打造、培育、建设、政策、资金等方面内容。开展特色小镇创建,是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区域创新发展的一大创举。北京徐友江疑难病医学研究院获批创建宁海县岔路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并获得宁海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标准和要求
根据三部委《通知》精神,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市场主导、深化改革三条原则,着力体现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的内涵要求。与省级特色小镇的标准相比较分析,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培育标准和要求有以下几点区别。
1.在理念内涵上,国家级特色小镇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探索小镇建设健康发展之路。而浙江省特色小镇则以集聚特色产业高端要素为核心,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领先发展。
2.在培育对象上,国家级特色小镇原则上以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为单位开展创建,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对规划面积没作统一要求。而浙江省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集聚要求,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
3.在产业定位上,国家级特色小镇要求产业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等发展良好、前景可观,主要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六类为主。浙江省特色小镇更加突出地方产业特色,重点培育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
4.在运行机制上,国家级特色小镇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浙江省特色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要求3-5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
5.在建设效益上,国家级特色小镇注重综合效益和特色发展,要求实现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同时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做到发展理念有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有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有创新,镇村融合发展有创新。而浙江省特色小镇则突出经济效益,注重产业培育和发展,要求建成后有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产生,或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
二、宁海县岔路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基础条件
宁海县岔路镇是宁波南部的中心镇之一,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8万,每年接待游客近18万人。岔路镇自然生态禀赋优越,历史人文积淀丰厚,近年来相继入选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国家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省旅游强镇、省体育强镇和市中心镇,基本符合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创建要求。
1.自然生态优越,环境美丽宜居。岔路镇作为国家级生态镇,自然生态资源条件优越,拥有“清清白溪水,悠悠王爱山”两大宝贵的生态资源,境内山环水润。浙东大峡谷幽深秀丽、水碧山青;台岳东门—王爱山古迹林立、风光旖旎;宁海五大溪流之首—白溪,自西北向东横贯全境。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不仅是美丽宜居的天然氧吧,也为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历史文脉深厚,养生积淀丰富。岔路镇历史人文积淀比较深厚,是葛洪养生文化的发源地。葛洪是东晋道教领袖、医药学家,入选影响中国历史一百位人物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医王之一。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喜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葛洪是她要感谢的三个人之一,因为屠呦呦研发青蒿素是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目前,岔路镇通过梳理汇总葛洪的医学文化、道家文化、化学研究等各方面成就,结合当地修行遗址,建成了“中国葛洪文化宁海县纪念馆”。除葛洪养生文化之外,岔路镇还拥有徐霞客旅游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慈孝文化等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3.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良好。岔路镇地处宁海县西南部,距县城14公里,设有沈海高速宁海南出口,甬临线、甬临复线穿镇而过,属宁波一小时交通圈。近年来,岔路镇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投资600万元建造道路1.2万平方米,投资180万元新建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工程,投资150万元铺设电力主线路3000米,投资300万元铺设排污下水道1万米,投资220万元进行园区绿化,投资60万元进行通信网络建设。科教兴镇战略逐步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全镇实现有线电视户户通。
4.产业基础较好,养生特色鲜明。近年来,岔路镇立足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等方面具备了较好基础。近期,按照打造“葛洪养生小镇”的目标,扎实推进生态养生项目,谋划了九顷塘、上金国际、滴水湾三大养生度假特色项目,周边的宁海“爱晚中心”等重大项目也加快推进。同时,在白溪两岸和王爱山村庄,通过个性化设计,打造以休闲运动为主题的养生基地,将闲置农房改造成“食养”、“景养”、“药养”、“文养”、“茶养”等不同类型的养生型民宿。这些养生度假项目的实施,将以岔路镇为中心连同周边区域,形成全方位的健康养生产业链。
5.基层治理有序,社会和谐稳定。岔路镇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较活,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强。岔路镇全面实施了基层党建“整镇推进、整镇提升”工程,破解基层党建难点弱点问题,完善基层“党建+”机制,开展“党建+发展”,“党建+生态”,“党建+治理”,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双赢。基层政府工作能力较强,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揽子抓到底”的工作方法,项目服务和推进机制有效。“项目不完成,工作组不撤销,人员不变动”的工作要求,采用组内PK、组间竞赛、互帮互助、互学互促的创新方式,克难攻坚,及时化解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综上所述,对照国家级特色小镇六个方面的内涵要求,岔路镇创建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基本符合申报全国特色小镇的条件,通过规划引导和重点培育,能够成功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当然,从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内涵还不够丰富,文化内涵还需挖掘和丰富,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刚刚起步,一些重大项目需要加快推进,项目储备尚需增加,产业档次尚需提升,着眼于集聚高端生态养生要素,为今后增加健康、环保、医疗等相关高端项目规划预留空间。二是村镇建设品位还不够高,尤其是镇区基础设施、镇容镇貌尚需提升,公共服务还需不断完善。三是体制机制尚需不断创新,特别是在促进多规协调、镇村融合发展、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小镇健康发展等方面仍有改革创新空间。
三、宁海县岔路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
(一)基本思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岔路镇自然生态、葛洪文化、历史人文等独特资源,以弘扬葛洪养生文化为引领,以山水生态资源为依托,以调养身心健康为导向,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医疗保健、康复理疗、养老服务等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生态养生特色鲜明、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葛洪养生小镇”。
(二)总体目标 ; ——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葛洪养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建成一批生态养生度假特色项目,“葛洪养生小镇”初步形成,国家级特色小镇创建成功。
——力争在十年内,形成独特的葛洪养生文化,集聚高端养生和旅游休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探索形成特色小镇内生发展之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传统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养生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生态旅游强镇。
(三)功能布局 ; 根据岔路镇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分布情况,着力打造特色小镇四大板块(见下图)。
“葛洪养生小镇”功能布局示意图
1.葛洪文化板块。以湖头村为中心,在创建中国传统村落的基础上,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为目标,通过建设葛洪文化馆、打造葛洪文化园、举办“葛洪文化节”等途径,打造葛洪文化民俗村,丰富葛洪养生文化内涵,以葛洪文化为引领推动养生小镇建设。
2.养生养老板块。通过上金国际商业文化旅游区、宁海福缇•滴水湾度假综合体、九亲堂国家级养生示范基地等三个项目的落地和建设,以项目推动养生小镇建设。
3.生态旅游板块。依托白溪水库和浙东大峡谷景区,吸引庞大的游客群,打响岔路生态旅游品牌。同时,在白溪周边村庄依靠沿溪自然景观,打造多种形态的养生型民宿。
4.运动休闲板块。依照“以线串点”的思路,整合王爱山的自然景观、霞客遗迹、农业园区等,围绕房车基地、露营基地、山地自行车道等休闲运动主题,打造“王爱霞客国家山地公园”。
四、宁海县岔路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创建机制,统筹规划引领
1.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根据三部委《通知》精神,县级人民政府是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实施工作。建议县政府成立创建特色小镇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和指导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根据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标准和要求,有重点选择几个特色建制镇进行培育创建,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镇党委、政府要建立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制订创建工作计划,落实责任主体,整合落实资金,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
2.编制特色小镇规划。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围绕“葛洪养生小镇”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编制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规划,抓住当前生态养生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结合岔路镇区位、资源等实际情况,着重谋划好旅游基础设施、养生酒店、养老院、休闲运动基地、精品民宿群、养生系列农产品等一批项目,充实项目储备,把养生产业作为特色小镇的突破口,拓展特色小镇产业外延、功能外延。同时,明确开发边界,杜绝无序扩张,保证空间形态上的“精致紧凑”。
(二)弘扬葛洪文化,打响养生品牌
1.深挖葛洪养生文化内涵。深入研究葛洪的思想渊源、葛洪在工艺技术领域的贡献、葛洪对后世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众多尚未深入涉及的课题。集中搜集民间史料与风俗,深入考证葛洪生平事迹,发掘整理研究葛洪及其相关的著作、史料、民间传说,编辑出版有关学术资料。以湖头村为核心创建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保护性开发为核心,做好遗迹发掘利用,打造葛洪文化桥头堡。开展葛洪相关遗迹的修复工作,修整葛洪相关庙宇,形成葛洪文化的主要载体。
2.加强生态养生品牌推广。通过重大节庆、体育赛事的组织举办,既吸引媒体关注、提高岔路知名度,又引导民众关注养生、参与运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做深做透“大健康”、“大养生”文章。办好“葛洪文化节”、“王爱踏春节”、“王爱金桃节”,弘扬葛洪文化,宣传地方特色农产品,提升岔路品牌形象。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每年举办山地马拉松大赛,依托王爱山的自然环境,建造房车基地、露营基地、山地自行车道,打造以休闲运动为主题的养生基地。同时,利用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介,为岔路葛洪文化宣传造势,提升岔路“葛洪养生小镇”的影响力。
(三)加强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产业
1.招好商选好资。招商重点是引进一批养生产业相关的例如健康、环保、医疗等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教学研讨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医疗中心、疗养中心等高端项目。适当发展一批商业性养生、度假、休闲、娱乐、餐饮等配套项目。对于不符合特色产业方向的企业,特别是“小乱散”等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企业,加快改造或“腾笼换鸟”。
2.培育全生态产业链。通过充实完善“食、宿、游、购”一条龙服务,拉长以生态养生为主题的产业链条。一是生态旅游,以“天河风景区”和“天河国际养生度假区”为重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基于“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理念,充分利用白溪流域的自然资源,王爱村及山洋村、柴家村各村进行多点共建,形成农业、休闲、文化等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二是养老理疗,在九亲塘区块建设综合医院、护理培训学校、养老综合配套、养生主题酒店、养老养生膳食中心、养老康复理疗中心、养生养老公寓等功能设施。三是养生度假,在滴水湾区块建设精品温泉酒店、高端会所酒店、大型度假酒店、会议酒店、青年客栈组成的酒店群,由道家养生文化展示中心、养生文化、国学文化教育基地等组成的白溪书院。四是精品民宿,依托山环水润的地理优势,在冠峰、顶峰、山洋等高山村庄和天河、白溪等沿溪村庄,打造精品民宿群。五是乡土特产,以“文化+农产品”的形式包装地方特产,打造“葛洪糕”、“葛洪黑茶”、“青蒿麻糍”等葛洪系列农产品,开发具有养生特色的农家菜系列,打造以养生食膳为特色的饮食文化。六是购物娱乐,在上金国际商业文化旅游区块,建设高端休闲娱乐度假区、国际商业论坛中心、企业家会所、星级酒店等功能设施。
(四)落实要素保障,强化政策支持
1.落实用地保障。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统筹保障特色小镇新增建设用地,尽可能做到应保尽保。鼓励和支持特色小镇集约、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创新特色小镇用地指标机制,省、市奖励的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特色小镇建设。
2.落实资金保障。对列入各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在每年考核合格后,规划空间内(国家级特色小镇为建制镇范围内)上交市、县财税新增财税收入部分,5年内予以全额返还。县级部门牵头管理的现有各类专项资金(除明确用途和性质等限制的),应优先向特色小镇倾斜。县级建立不低于3000万元的特色小镇扶持引导基金,并设定合理回报机制,吸引民间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
3.强化人才保障。支持特色小镇创建单位,通过选调、在职培训等方式,充实规划、建设、文化运营、项目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色小镇引进的各类人才应当享受县有关人才政策。按照市、县“民间人才”计划的部署,开展“民间人才”遴选活动,挖掘和培育传承葛洪文化、精通民间特殊文艺、熟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掌握特色食品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殊人才,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引导和发挥他们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