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永的书法历程——记书法家公国立
2017-05-27 15:08:11 来源:搜狐 小 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公国立隽秀流畅的行书,恣肆高古的隶书,雄浑大气的楷书,行云流水般的草书,都是其锲而不舍地从翰墨中耕耘得来。正是这份辛勤耕耘,让公国立与书法结缘,并走出一段刻苦奋斗的书法历程。
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正草隶篆样样皆通,其叔父和哥哥对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他小时候,其父亲就要求他开始练习写字,背诵诗词。兼学音乐。
公国立告诉记者: “那时我每天至少临摹50个字,不然父亲就会用木板打我的手心。临帖很有讲究。小时候临帖是在九宫格里一笔一划地模仿着写,要求点点如桃、片片如刀,力争达到形似。当时临摹的主要是楷书,比如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东方先生画赞》等。因为楷书方正,打好根基后,才能学习行书、隶书、篆书、草书。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让我奠定了扎实的书法功底。”
为了提高对笔墨的领悟能力,公国立开始学习各种字帖,相互借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通过背诵诗词,查阅字典,涉猎历史,来增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期间,公国立对汉隶《石门颂》、《张迁碑》及汉代木简,于右任的草书等书体一一临摹,且日日如斯,笔耕不辍。
“书法练习中,有摹帖、临帖两种方法。摹帖就是一笔一划,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悟其运笔方法,依葫芦画瓢,务求‘形似’;临帖意在取其神,就是在了解作者平生、个性特点、思想境界的基础上,分析其书写方法,力求‘神似’。从形似至神似,不仅要会写,还要了解字背后的含义,了解诗词作者的情怀。”公国立说。
1977年,长葛开展书法展览,公国立的楷书作品在展览中初露峥嵘。随后,公国立作为长葛书法代表被派往许昌市群众艺术馆参加许昌市的书法比赛。比赛中,公国立对比赛题目领悟得非常透彻,书写起来一挥而就,最终初出茅庐的他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更加深了他对书法钻研的兴趣。
随后,他全情投入到对书法的钻研中。从造纸厂买了10卷草纸,每卷有3000米长,每天进行书法练习,一年下来他用掉了1卷多。他每天至少有六七个小时都在家里练字,近乎到了痴迷状态,家里堆满了他的作品。
“书法水平的高低,刻苦练习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理解——对书写内容的理解。书法练习5个小时和练习3个小时、思考2个小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多去思考,我们才能写出有感情、有神的东西,比如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必须要带着大江东去的豪迈;比如写李清照的《一剪梅》,必须要怀有此情无计可消除的哀愁……”公国立说。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随着公国立书法水平日臻提高,他注意博采众长,求新求变。在创作中,他让书法烂熟于胸,让佳作重现于笔。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使他的艺术风格独成一体,艺术修养也日臻深厚。其作品浑厚潇洒,点画凝练,朴实自然,内紧外放,中宫结实;意境深,动感强,于宽博中见灵秀,清新中见隽永;章法上疏、密、浓、淡等形式对比,丰富而又和谐,给人精神上的享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1987,1988,连续三年在河南省群众书展中,公国立连续获得优秀奖,顺利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1994年,他在人民日报社举办的“兴集杯”书法大赛中获三等奖;2001年,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物质科技文化成果博览会书画大赛中获金奖2008年在河南省公务员书法展中荣获优秀奖;2012年,在乌海杯全国书法大赛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获优秀作品;2013年,入选全国第七届楹联展及全国平复帖书法展。2013年被长葛市评为文化艺术优秀人才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嘉奖,2014年,临近花甲之年的他顺利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已收录《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书画作品精选》、《中国书画人才词典》等,并见诸全国各类报刊。(王四典)